Search

今天在一起三年了,感謝男子之外,也很感謝男子的母親。

她大概是我看過最多笑臉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今天在一起三年了,感謝男子之外,也很感謝男子的母親。

她大概是我看過最多笑臉的長輩。
與她分享生活瑣事或買了什麼,總對我們說「買的真好,這個好美!」
甚至有次抱著我,輕拍我的背說道「妳是最棒的。」


我的父母從小對我是放任的模式,
給我很大的自由空間,我也因此變得堅強、懂得自己做選擇,
但我亦鮮少聽到父母的正面肯定或誇獎。

也許是上一代人也過得辛苦,
兄弟姊妹這麼多,他們也不常被誇獎或注視,
當了父母之後,也就更少讚美孩子的事物。

又或者,我們從小被師長教育要謙虛,總再三告誡「要做個謙虛的人」「不要以為自己很厲害」「千萬別當真了!」
長輩會說,潑冷水是怕孩子驕傲懈怠,
於是往後得到讚美時孩子便回答:「沒有啦,我沒有你說的那麼好。」


我們先去否定自己。


很少被讚美的人,一旦被誇獎會覺得自己不配。
不配這份讚美,必須要趕快否認,否則會有些尷尬,甚至難堪。

我們也不斷的在內心檢視,是否自己真的有這麼好? 還是對方客套?
若順理成章應下了這句讚美,是不是太自大了?
或是,擔心為了不辜負對方期望,壓力更大,更想逃避被稱讚。


這是我跟男子差異最大的地方。


我接受讚美的能力,是透過練習得來的,長大後花了許多精力與挫敗,才慢慢地去告訴自己,要有自信,要坦然相信他人。

他則是可以很自然的受到鼓勵,也會自然的去誇獎任何人。


從小常被誇獎肯定的孩子,不一定會變得膨脹自大,
但他會自然的沐浴在善良之中,也懂得誇獎別人,
對於給予鼓勵、祝福、讚美,毫不吝嗇。


後來我才發覺,他的內心沒有這份否定與難堪束縛,他才是更自由的人。
也許就是他的母親是個這樣笑臉迎人的人,
總是給予溫暖,
不只是行動上塞水果給孩子,語言上也不吝嗇表達,

那是一種溫柔的家庭,而養出溫柔的人。



現在,偶爾回到老家,我會找話題讚美自己爸媽,「哇這麼這麼厲害?」 「怎麼這麼好吃?」
我想,縱使他們從小不擅長被稱讚或誇獎他人,
但這個循環可以從現在開始被改變吧。

而當子女察覺與感知這些值得讚美的部分,
也是一種細微的體貼與珍惜。
每一個枝微末節的小小讚美,都是在回應那說不出口的
「爸媽,你們做得很好,我很以你們為榮。」



這是在一起三年,我非常感謝的事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美妝,保養,穿搭,繪圖,手作,攝影,模特,生活 部落格: https://igrass.tw/
View all posts